招生。球王會。球王會體育,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有611萬之多,加上最近三年就業率一直在70%左右,積壓了一批畢業生;而且當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也極大地加劇了當前的嚴峻形勢。
大連理工大學校長歐進萍院士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並不樂觀,“就業壓力大,可能還不止今年,明年、後年,甚至未來好幾年都將面臨這個問題”。
關于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歐進萍認為,需要研究和反思高校的招生規模、教育結構與布局、培養模式與專業設置等問題。但同時,國家、社會和各級政府也需要研究和反思我們這些年來的發展模式、資源配置、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等方面哪些有利于、有多大的空間適合我國自己的大學畢業生等高層次人才就業和發揮作用。
“強化自主創新球王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既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發展新階段必須著力解決的戰略問題。從現在開始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有助于我們重視並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就業體制、機制,對解決今後大學生就業問題具有長遠意義。”歐進萍說。
歐進萍認為,首先應該把大學生定位在國家優質人力資源或者人才資源來討論大學生就業問題,這將有利于推動和創造大學生就業的良好環境條件。“大學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優先發展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約有600多萬人,5年加起來就是一個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的人口數量。解決好大學生就業,每年使這樣一大批優質人力資源在我國社會各項事業中發揮其作用和價值,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歐進萍進一步指出,重視當前的就業問題,尤其是把大學生視為優質人力資源這樣的定位來解決其就業問題,就要求國家、社會不僅僅給予他們一個崗位而已,還應制定適當的政策,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不管他們到基層還是到祖國最需要他們的地方去,都要能切實發揮他們的作用和價值。
歐進萍透露,從這個定位入手,國家和高校都在積極謀劃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球王會。高校方面,根據教育部有關部署,加大了專業學位的招生規模,意在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高校也在大力推進雙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如學數學專業的,同時輔修金融和管理專業,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拓寬就業適應的空間;高校正在積極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著力改變大學生就業觀念,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能夠發揮聰明才智、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去。
國家方面,各地政府已經和正在制定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有關政策辦法。中央有關部委也正在積極溝通協調,探索制定相關政策,切實做好大學畢業生這一優質人力資源的安置、開發工作。根據有關學者建議,國家考慮從其所資助的重要科研項目中劃出一定比例的經費,設置類似于博士後一樣的碩士後、學士後這樣的崗位,用于吸納大學畢業生從事科研工作,作為解決部分大學生過渡性就業的機制;教育部也在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商討,探索軍隊、公安部門大量接收大學畢業生的可能性,這樣可以在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優質人力資源的作用價值,提高軍隊、警察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水平;還在探索制定相關政策、機制,吸納大學畢業生充實農村義務教育、基礎教育的師資隊伍,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更上一級台階。
面對金融危機,我國政府明確提出要調整產業結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大學,歐進萍認為:“應該面向先進生產力、面向自主創新來培養人才,而不是面向引進產業需要的操作工來培養人才。”
我國改革開放這些年來,從開放的角度,從招商引資的角度,從盡快推動產業發展的角度,我們相當一部分高端產業和其他一些產業都在走合資、外資獨資的道路。截至目前,相當多產業的發展主要是依靠直接引進國外成套、成型的生產線,如早期的彩電、汽車、電子、集成電路等行業;還有一些產業在走來料加工、訂單加工式外包發展路子。這樣造成的局面是,我們相當多的高端產業的產值有50%~80%是合資、獨資企業生產的。“我國這樣的企業沒有自主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都由國外企業控制,這導致了這樣的企業對自主創新的需求不強,對高層次人才需求不足。”歐進萍說。
這雖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但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背景下,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對高層次人才需求不足這一問題就變得尤為突出。歐進萍指出:“因為引進的技術、產業是定型的,產品是定型的,產業主要在開發技術、開發和設計產品、開發生產線的過程中需要高層次人才球王會,而引進的技術、生產線生產成型的產品需要我們提供的只是熟練的操作工,對高層次人才就業、對我國自主創新牽動不大,甚至無關。企業自主創新需求不強、能力不足,就導致了我們高校培養的優質人力資源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發揮才能的空間和渠道。”
歐進萍認為,各級政府應該在政策、資源配置和經費使用上,更加注重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這方面應該力度再大一些,觀念再強化一些,方式再多一些。
其一,國家的科研經費可以適當分流,給予企業更大的自主權。以當前國家科研經費使用機制體制來看,企業能夠自主支配的經費很少,自主權很小。國家應盡快改革相關機制體制,給予企業一定的自主權,同時加大對一些行業、企業激勵和約束的力度。比如,明確規定某些類型和規模的企業應以其產值的一定比例投入技術開發,並在政策扶持上考慮對自主創新的投入採用抵稅、免稅等方式。這樣可以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針對性,形成以國家牽動為龍頭之一馬當先、眾多企業豐富多彩創新之萬馬奔騰這樣的局面。
其二,創新、深化改革產學研的模式。這些年來,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技術隊伍不全的情況下,大學承擔了相當的企業技術創新責任。大學通過科學研究取得的技術球王會、項目甚至產品,在完成轉化之後,需要企業圍繞產品繼續做精做細,繼續不斷創新。
“但由于我國企業沒有高水平規模化的技術隊伍和自主創新能力,也就沒有創新接力的能力。”歐進萍表示,“大學不是沒有做到位,大學的職能使其難以做到產品的持續開發球王會,大學需要面對新的研究項目,而且從人才培養等方面來看,大學也不可能一跟到底。事實上,中國大學在產學研方面所做的一竿子插到底已經超過了任何國家的大學所做的。目前主要是由于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造成產學研的脫節。從長期發展來看,國家應該盡快促進社會分工明晰合理,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實體的建設。”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校概况


